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机械机床行业资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机械机床行业资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早期国内进口的机床一生产高端零件就被国外远程遥控停机是真的吗?为什么?
不是早期,是一直都有!
进口高端机床都要签合同,限定使用范围,* 地域限制———防移机功能。机床偏转或移动一定角度,机床自动锁死,地震也会导致动作锁死,要花钱买激活密码。
* 使用范围限制———加工程序受监控。加工零件超出企业业务范围,机床自动锁死。这个要重新审查通过才能激活。不通过不光机床不能用,提供方还会告你违约!!
* 使用过程限制————敏感零件加工,控制加工精度(就是故意不干好)。机床实际能加工 2um 精度,偏要限制到 7um,导致敏感关键零件无法加工合格。敏感不敏感,他说了算。。。。(因为签合同时,客户有产品申报和 审查)
这是我知道的,并见过的。还有其他限制功能(比如手操遥控器,两千年初,国内敏感部门出了一个大案子,就是外蝶 手操遥控器 遥控机床)。
不要想当然 二转手三转手,监控功能不会取消。
有人说,不就一个信号嘛,拆掉啊————那是外行人, 不用理他!
我在企业待过,公司买了一台有pLc的设备,调试交接完工作一月后,设备停止运转,后联系了生产厂家,厂家说了解锁程序。原来在销售设备时,合同上约定先打百分之三十款项,设备交接运行正常后打剩下的百分之七十余额,设备厂家害怕余款拖欠,所以在pLc中设定了停机程序。如果设备是有pLc的,在编程时可以设置工作时间及其它来限制用户的。至于远程控制,设备不联网或无远程联网功能的应该不会。
生产高端零件有可能被停机,这是真的。但不是远程遥控的功劳,而是数控系统内部做了限制。我是做数控软件的,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造成高端零件不能制造的原因,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采购时,只看机床型号及指标,忽略了一些指标是必须购买可选件才能实现的。国外经销商很精明,很懂得怎样卖技术。
早先年人们对机床的认识比较少,基本只看型号、外观,很少对厂家提供的选购件感兴趣。
我之前在外企,就碰到一个这样的用户,大国企,有钱。设备验收后,加工零件,加工精度没问题,0.005mm。加工表面最佳粗糙度,出现了问题。宣传页上写着最佳粗糙度Ra0.15um,但实际上只能加工到0.35um的粗糙度,再也无法提高。
当时我正好在这家公司调试我们的设备,应其技术人员的邀请,看看是什么问题。材料没问题,硬质合金,最适合粗糙度提高的材料。检查零件加工的G代码程序,也用到了最佳粗糙度的加工参数。水质也没问题,5us,非常好。
后来,我再次看厂家的宣传页,问题找到了。原来,技术指标一项,最佳粗糙度Ra0.15,在旁边还有一个星号*,在宣传页下面有一行字:
”要达到Ra0.15,需购买精加工电源组件,该组件是选购件。”
精加工电源组件,这是要点。没有它,粗糙度永远也达不到0.15um。
后来,双方就此事还纠缠不清。厂商坚持没有错。
我们可以认为是技术封锁。但绝不能就此以为用户就没过错!
厂家有意设陷阱,或者机床使用过程中,参数设置出现bug,导致原先能使用的功能,不能用了。
也有很多用户,开始时,可以加工一些高端的五轴联动零件,但后期就不行了。
原因有2:
1)厂家有意设陷阱。
数控软件,有功能限制、时间限制等,特别是在上世纪改革开放最初的十多年,国外技术封锁很严重。敌对国家既想捞好处,又想限制你使用,招数很多。给高端的功能限制时间,是最常用做法。比如在使用一年后,把最佳粗糙度、精度指标降低等做法,限制发展。
2)系统软件的参数bug
系统的功能,是分模块的。每一模块都有参数在控制。比如出厂时一个功能为你开放了,可正常使用。但由于使用过程中,该模块参数被改变了,倒致无法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保密公司不允许外国人进入维修。
总之,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确走了很多弯路,一些国家对我国采取了限制关键技术的使用政策。随着日益国际化,很多套路已经门清了,上当受骗也就随之减少。
这个只是传说,因为这不可能,国外要遥控一台车床,这台车床一定要连上网络,那时候网络还不普及,连上网的电脑都极少,要说无线网络,那时更遥不可及。所以国外遥控数控车床是不可的。但是国外的机床生产厂家却可以让车床在运行多少年后停机,这个技术并不复杂,国内许多厂家生产的其他设备也能做到。
山东莱州有一企业买了日本马扎克的五轴,设备上有远程监控,据说只要断网8小时就会被锁机,需要找日本解锁。据说购买机床时,协议里有不能加工军品,加工产品的图纸需要日本审核。
上世纪九十年代,这类事件特别多。好多企业花高价买回来的机床,性能却很低。就像现在高价卖到非洲的设备一样。懂行的人太少。
这种事情很多。当时人们对设备的好坏认识不够,只要是日本
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不起来,一样的汽车进口组件都有功能时间限制,精度跟制。
确实是这样的,我就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本厂的好几台数控加工中心设备,都有精确坐标定位,产品精度定位旧厂搬迁到新厂,都要由日本仔重新定位才能正常生产,假设转换产品,生产军工产品,设备就死机给你。
有卖系统的厂家,你买回来的设备先放到他们那,换了系统再给你,一个中转换系统的资金可能和设备价格相当了。唯一的好处是,你有了设备的所有权限并且也翻译成了你需要的语言。
现在五轴联动机床行业怎么样?
要更多行业资讯以及研究报告,欢迎关注公众号“中研网”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是一种科技含量高、精密度高专门用于加工复杂曲面的机床,这种机床系统对一个国家的航空、航天、军事、科研、精密器械、高精医疗设备等等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目前,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系统是解决叶轮、叶片、船用螺旋桨、重型发电机转子、汽轮机转子、大型柴油机曲轴等等加工的唯一手段。
国外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是为适应多面体和曲面零件加工而出现的。随着机床复合化技术的新发展,在数控车床的基础上,又很快生产出了能进行铣削加工的车铣中心。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相当于两台三轴机床,有时甚至可以完全省去某些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投资,大大节约了占地空间和工作在不同制造单元之间的周转运输时间及费用。市场的需求推动了我国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发展,CIMT99展览会上国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第一次登上机床市场的舞台。自江苏多棱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第一台五轴联动龙门加工中心以来,北京机电研究院、北京第一机床厂、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也相继开发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
我国现在能够生产五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的厂家数量众多,包括众多民营机床厂家如(新瑞,海天精工,日进),但是大部分处于生产机床结构,向国外采购A,C轴和高速主轴的组装商模式,研发能力较低下,也未能触摸到关键技术和客户真正的需求,而关键的伺服系统,驱动系统基本从国外大品牌进行采购(FANUCHEIDENHAIN西门子等等)缺乏对五轴机床的调整和完善的能力。国产数控系统的广数,华中虽然拥有五轴联动NC系统,但在稳定性,精度上仍然有所欠缺。部分高端数控机床仍需依靠进口,据海关统计,机床工具行业2017年进口146.33亿美元,同比增长18.2%;金属加工机床进口8.62万台,86.79亿美元,同比增长17.75%,其中立式加工中心、龙门式加工中中心、数控龙门铣床、数控刃磨机床、数控电加工机床、金切机床零附件进口大幅度增长。
一、五轴联动机床企业数量分布
国内常见的五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生产厂家起步较早的有:北京机电院机床公司、沈阳机床集团沈阳菲迪亚(与FIDIA菲迪亚合资)、大连机床集团等等。
现在能够生产五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的厂家数量众多,包括众多民营机床厂家如(新瑞,海天精工,日进),但是大部分处于生产机床结构,向国外采购A,C轴和高速主轴的组装商模式,研发能力较低下,也未能触摸到关键技术和客户真正的需求,而关键的伺服系统,驱动系统基本从国外大品牌进行采购(FANUCHEIDENHAIN西门子等等)缺乏对五轴机床的调整和完善的能力。国产数控系统的广数,华中虽然拥有五轴联动NC系统,但在稳定性,精度上仍然有所欠缺。
比较欣喜的是目前大连科德异军突起,将五轴加工中心出口到德国和日本,从机床床身到伺服系统,驱动系统均是国内研制生产,为中国制造增添了不少光彩。虽然总体来说目前国内五轴联动的水平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但是随着国家的投入和民营资本的执着发展,整体水平正在稳步向上。
二、五轴联动机床行业资产规模分析
五轴联动机床行业本身需要大量高科技设备及其人才,产品研究周期长,因此需要企业本身具有较强的资金能力,行业目前的资产规模约为500亿元左右。
三、五轴联动机床行业销售收入分析
图表:2015-2017年五轴联动机床行业工业销售额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
四、五轴联动机床行业利润总额分析
我国五轴联动机床在技术上一直不占优势,目前情况虽有好转但是还未从根本上改善。而技术长期处于弱势导致的结果就是我国机床品牌客户普遍认可度低,进入高端市场难度大,行业利润偏低,沈阳机床是国内机床企业的老大哥,但2018年第一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仅为1.47%,可谓利润低薄的令人心酸。
第二节 2015-2017年五轴联动机床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一、五轴联动机床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企业有无支付现金的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是企业能否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包括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
图表:2014-2017年我国机床行业偿债能力指标
资料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要更多行业资讯以及研究报告,欢迎关注公众号“中研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机械机床行业资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机械机床行业资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